網站首頁關於誠敬儒資訊中心文化服務產品服務文化樂園招商加盟招賢納士聯繫我們
 
文化乐园
    德育故事     经典精读     儒家有约     圣贤恩泽     修学次第     善文赏析     其他资料下载    德音雅乐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为:首页 >> 文化乐园 >> 经典精读
 
《群书治要360》59
作者: 发表时间:2016-09-17 浏览次数:757 次

  第二十讲02

  而我们之前,大家也一起看过《说苑》里面一段文章,就是孔子带着学生去参观太庙的时候,看到一个攲器。没有装水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水以后它中正,可是水太满了,它会倾覆,倒掉。所以等于是自满,没有不失败的,都是要循着一个中道。而子路这个时候就问孔夫子,说:“夫子,有没有能持满然后不倾覆的方法呢?”也就是说,有没有常保富贵不衰败的方法呢?
  夫子接着讲到了:“高而能下”,地位很高,常常能屈下来;“满而能虚”,有很好的财富,有很好的学识,但是能够虚心,不志得意满;“满而能虚,富而能俭”,很有钱,但是节俭,不乱花钱。我们看现在很多企业家确实很有钱,他藏富,不奢侈,藏富教孩子。让孩子都知道他多有钱了,孩子就不努力了,就没志气了。而且节俭才能常保富贵。“富而能俭,贵而能卑”,身份高贵,却能自卑尊人;“智而能愚”,有智慧但是不骄傲,不自以为是,还能内心觉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觉得自己不足,自己还是愚昧,叫“智而能愚”;“勇而能怯”,很勇猛,但是懂得戒慎恐惧来对待事情。尤其假如出国征战,虽然勇猛,但是毕竟打仗都有可能伤亡,不可不谨慎,诚惶诚恐的去做,“勇而能怯”。能够时时戒慎恐惧,这个才是大勇,这个才能成就事情,匹夫之勇会坏事的。“辩而能讷”,辩才无碍,但是韬光养晦,不张扬。能讷,就是不去卖弄言词,懂得收敛;“博而能浅”,学问广博,却自觉还很浅薄;“明而能暗”,很多事情看得明白,但是不苛刻,有时候懂得装糊涂,给人台阶下,叫难得糊涂。有时候人太精明了,会偏到太苛刻了,太不给人留颜面,就不好了。这个是我们复习之前《说苑》里面很好的夫子的引导开示。
  我们接着看第四十三,是在第九册的一千二百零七页。我们先一起把经文念一下,是在倒数第三行。【惟恤十难。以任贤能。一曰不知。二曰不求。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短掩大美。八曰以干讦伤忠正。九曰以邪说乱正度。十曰以谗嫉废贤能。是谓十难。十难不除。则贤臣不用。贤臣不用。则国非其国也。】这个分析得非常仔细,非常透彻。我们看到一开始提到的,唯有能够考虑、体恤到任用贤能,有十个要克服的难处,这十点不克服,想任贤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个分析我们能够从这些角度都能去注意了,才能真正把贤德之人用得好。这个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对于所有的团体都是重要的教导。第一,“一曰不知”,就是有贤德的人,但是不知道,判断不出来。在《贞观政要》当中,管仲也有对齐桓公讲道,“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用他又不能任,这个“任”就是用他的长处,把他摆在最适合的位置,叫“知而不能任”;“任而不能信”,把他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了,可是又怀疑他,害霸;“信而又使小人参之”,信任他了,可是还派一些人影响他、障碍他、不配合他,那这就是五种害霸。
  所以我们看到这也是一样,第一个就是不能判断什么是贤人。其实贤者,最重要的就是有道德,我们从五常八德来判断,应该就不会偏颇。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代举贤才,标准:孝廉。孝,就有德行的根本;廉,就不贪污,有做事的根本。所以知人都要从这些德行之本来看,“德者本也”。
  而看也不能看表面,要看深入。比方我们说,“他对我很好,他有仁慈心”,这个太表浅。他对你好,对别人好不好?他对你好,对别人不好,那他对你好也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他那颗爱心是真的,那体现出来对一切人都是爱;一妄一切妄,他对有一个人很傲慢、很无礼、很苟刻,那他对那些好的,也都是有目的的。要这样去判断才清楚。
  《中庸》有一段话,对知人是非常好的教诲。“在下位”,一个人处在臣子的位子,“不获乎上”,就是不得到他上司的认同,“民不可得而治矣”,那他就很难做利益老百姓的事,他得先取得君上的信任、支持。“获乎上有道”,领导者、国君支持他了,“不信乎朋友”,可是他的同事并不认同他、不支持他,“不获乎上矣”,那他得到上司认同,那是他很会谄媚、奉承他的上司,而不是真正用诚心去做。因为诚心能感动君王,应该也能感动身边的同仁、朋友才对。所以很多情况变成什么?对领导很好,对同事很傲慢,这个就不是真正有德的人。《中庸》这一句话看人,往心地、往深处,才看得准。
  “信乎朋友有道”,他跟领导者、跟同仁处得都不错,但“不顺乎亲”,回到家对父母特别凶。我们这个年龄,这种人不少。为什么?自私自利。对人好都是带目的,结果回到家反而不恭敬父母,这样的人也不能用。而“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看起来很顺从父母,可是他那一颗心不是真诚的,是做给人家看的,怕人家说他不孝,取得人家好感,但内心里还在怨父母,还在骂父母,这个叫腹诽。这个很损阴德的,但是一般的人也不见得判断得出来。所以还得要孝顺父母是从真诚心中流露出来。但是,“诚身有道”,确实很真诚,但是他“不明乎善”,他不懂得是非善恶的判断,这样也不行。在新闻当中曾经有报导,有一个孝子为了给他妈治病,跑去抢银行。这就“不明乎善”,这是非善恶都不懂,太冲动了。你说他冒着要坐牢的危险,就为了要治他母亲的病,这也是不简单,很真诚,可是不明事理。最后,最痛苦、最遗憾的还是他妈妈。
  所以这一段《中庸》的话,就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是有孝、至诚心的人,而且又能明白是非善恶,这样才是贤德之人,那我们就懂得判断了。“知人”的部分,后面还有一个章节是专门谈的。
  “二曰不求”,上面有注解,“求作进”,就是知道贤人又不能进用他。《大学》当中讲到的,“见贤而不能举”,见到贤德之人不能举荐,“举而不能先”,举荐以后又不能赶紧重用他,这个是怠慢了贤德之人。所以“二曰不求”,就是不进用。“三曰不任”,进用以后又没有能委以重任,这个也是会让贤者寒心。“四曰不终”,纵使任用他了,也不能有始有终。用了以后,可能不能感恩这个大臣,反而他做了哪一些事不顺己意了,就冷落他了。所谓《弟子规》上说的,“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喜新厌旧了,可能这些曾经为国家奉献大功的臣子都被冷落了。所以用人要有始有终,不能有始无终。
  “五曰以小怨弃大德”,跟臣子相处,因为小小的怨隙、小小的摩擦不高兴了,就抛弃他很好的品德不用,这就心胸太小了,所以“必有容,德乃大”。所谓“德不广,不能使人来”,你德行不广大,不能召感人家一起来共襄盛举;“量不宏,不能使人安”,你的气量不宏大,气量狭小,人家跟我们相处压力非常大,不安心,什么时候会动辄得咎都不知道。这样子身边的贤德之人,人家就不如归去了,何必受这个罪呢?所以肚量大,不能怨恨,不能狭隘了。
  “六曰以小过黜大功”,因为臣子小的过失,就贬斥他大的功劳。《弟子规》讲的,“恩欲报,怨欲忘”,对大功的人应该要记得住,这样就是厚道、念恩;而不是小小的过失,就否定到他以前所有的功业,这样就太刻簿了。
  “七曰以小短掩大美”,这里上面注解到,“短作失”。就是以他小小的缺点,掩盖了他很好的美善、很好的风范,就把它视而不见了,这个是不妥当的。才一个小缺点,他所有的好都看不到了。其实这个就是,人一定要去掉爱憎的习性。喜欢他,他什么都好;讨厌他,他什么都不好了。《大学》提醒我们,“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喜欢他,要很冷静还能看得到他的不足,去帮助他,而不是宠幸他,而不是溺爱他;“恶而知其美”,对他某些地方不认同,但却还能看得到他好的、对的部分。
  其实这个不要“以小短掩大美”,不止是君臣关系如此,夫妇相处也是这样。先生有一个小缺点,全部盯着那个看,就看不到他的优点了。所以夫妻白头偕老一句真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个精神、这个道理不是夫妇关系如此,应该五伦关系都是用这样的心去对待,就不会“以小短掩大美”了。
  “八曰以干讦伤忠正”,这个“干讦”,就是这些奸邪的人的这些话,来攻击、伤害忠正之士。假如我们听信了这些奸邪之人的话,那就会让忠正之士寒心了。所以要能辩别这些话语,不能随便听信。而往往这些奸邪之人要攻击忠正之士,他也很会观察君王的态度,看君王对哪些忠正之士有一些不悦了、成见了,他趁虚而入。所以君王能够不记怨、不看短,很有肚量,时时能念这些臣子的优点跟功劳,这些奸邪之士,他就没有机会攻击了。
  “九曰以邪说乱正度”,以邪知邪见的说法来扰乱正规的治国的法度。而这个时代,其实很多政治人物,他不一定有学过圣贤人办政治的这些经典。不要说政治人物、领导者了,我们在学校教书当老师的,有没有学过《礼记•学记》?有没有了解到至圣先师孔子是怎么办教育的?我们也不清楚,不懂。但学的东西,可能是本末倒置的教育理论。比方,很多理论拿动物来做实验。动物,它的出发点是欲望,拿动物的实验来教人,那不就把人的欲望都调动起来了?所以这个都是违背正度,违背正知正见,我们得要会判断。
  《三字经》开头,这个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原理原则,“人之初,性本善”,要先认知到人性本善,进而去开发他的本善,这是教育的真正重要的目的,而不是去引导他重视欲望。包含教育的方法,“教之道,贵以专”。现在教育都着重在知识技能,教得很杂很多,考完试就都忘了。教育的目的是成就德行,成就定力、智慧。你教得很杂,他的心都是散乱的,所以要专、要定才好。
  教育当中不能“以邪说乱正度”,包含国家的政策都不能偏离经典。比方,治理一个国家,“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要摆在第一位,德行要摆在第一位,“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结果现在治国好像排第一位的都是钱财、都是经济,把教育忽略,这个下一代很麻烦。然后整个社会风气就因为这个政策偏颇,重利轻义了。
  重利轻义,不孝父母,抛弃另一半的就多了;然后到单位去常常跳槽了;这个都人心造成的。所以从这些现象让我们体会到,古人讲的“教学为先”的重要性。
  我们曾经听说,有一个国家的报纸,很大的一个篇幅写了一句话:“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居然写在报纸上,篇幅还很大,这真的都是以邪说乱正度了。人越贪婪,这个社会就一定风气越来越差了。贪到最后连父母的钱财都贪了,跟父母都告上法院去了。这个是越来越退步了,不是进步了。所以能辨别这些说法的邪正是非,才不会不用贤德的这些建议,甚至才不会误会、抹煞了贤德之人的提议。

顶部
 
南京诚敬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苏ICP备14059449号
電話:025-58553676 傳真:025-84369466-888 郵箱:cjrwh@sohu.com
公司辦公地址(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工业园农商街228号诚敬儒文化
华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中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南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及客服服务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