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了凡先生进一步向云谷禅师请教,孟子说:「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是我可以求得的,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如何能够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是你错解了。」错解在什么地方?此地没有多说,但是若能细心体会前面所讲的,这两句话自然能明了。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指我们的心地,祸福吉凶都是念头变现出来的,不离方寸。 「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们求感应,从哪里求?从真心中求。所以,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懂得求的道理与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间最难的是成佛,成佛尚且可以求得,何况世间功名富贵! 求,最重要的是通。何谓「通」?就是贯通空间维次。用什么方法贯通?真诚心。何谓真?真就是没有妄,丝毫虚妄都没有。何谓诚?曾国藩先生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佛法讲「无妄念」,这叫真诚。真诚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真心本性变出来的,你把真心本性找到了,哪有求不得的道理!这些理事,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论讲得太多了,稍稍涉猎大乘的人都知道。什么人得受用?依教奉行的人得受用。如果你只会读经,不了解经义的道理,不能将这些道理、方法落实到生活行为上,你得不到利益,还是不通。不通,虽有求,不会得感应。 我初学佛的时候,讲经需要参考数据,那时在台湾很不容易找到,香港的智开法师对我帮助很大,凡是我所要的书籍,他都尽量搜集寄来给我。其中只有《中观论疏》的时间最长,大约半年才寄来。我求的是道,这是我所需要的,我如理如法的求,真的是有求必应。 所以,我对于经典所说及老师的教诲,深信不疑。「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八个字,就是有求必应的理论与方法。求在我,不独道德仁义可以得到,连身外之物,譬如功名富贵也能得到,内外双得,这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道」是求的方法与理论。不论是求内在的德行,或者求外在的资生之具,只要反躬内省,向内心里去反省,回头是岸,就能求得到。如果你不能反省,不能充实自己的德行,只是向外攀缘,那就「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譬如,现在有许多商业巨子出书,写自己努力奋斗的成功经验与教训,提供一般人做参考。你用他们的方法去求,你要是得到了,那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你还是得不到。为什么?你不是向真心求,不是向心性求,这种求法必然是「内外双失,故无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