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云谷禅师问:「孔先生算你这一生的流年如何?」了凡先生如实报告。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不应该得科第?应不应该有儿子?」他想了很久,说:「不应该。」了凡先生是个读书明理之人,他能找出自己毛病之所在。「科第中人」是指官场中的人物,都是有福相之人。我自己福太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没有从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福德。「不耐烦剧」,不愿意做太繁琐的事情。「不能容人」,心胸狭小。「时或以才智盖人」,喜欢出锋头,压制别人。「直心直行」,此地并不是指古圣先贤的教诲,如《维摩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直行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里是指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习气毛病。「轻言妄谈」,说话不经过大脑,随便妄说。这些都是「薄福之相」,他了解自己有这么多的毛病,天天造业,当然无法考中功名。这是说明他不应该考取功名的原因。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大地虽然很肮脏,但是土地肥沃会生长很多东西;水清就没有鱼。他有洁癖,这是没有儿子的第一个原因。「和气」非常重要,谚语常言「家和万事兴」,一个国家上下能和睦相处,哪有不强盛的道理!不和即是衰败的预兆。他喜欢发脾气,这是不和;换言之,贡高我慢,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是第二个原因。 「爱」,慈爱。「忍」,残忍。慈爱是生生之本,他没有爱心,心地残忍,残忍乃不育之根。他爱惜自己的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这是第三个原因。他很爱说话,爱发牢骚,喜欢讽刺、挖苦、捉弄别人,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别人下不了台,这是第四个原因。嗜好饮酒,伤害自己的精神体力,这是第五个原因。偏爱彻夜长坐,晚上不睡觉,不知道保养元神,这是第六个原因。反省之后,毛病过恶实在太多了。 「彻夜长坐」,在佛家有「不倒单」,这是禅定功夫。打坐在定中是清醒的,不是睡眠。若是用打坐代替睡眠,不如躺着睡舒服,坐着睡多难过!真正大修行人,心境空明,没有自私自利、五欲六尘这些阴气之侵袭,所以常在定中,智慧念念增长。心地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断除睡眠。「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欲界才有,色界与无色界没有。由此可知,睡眠可以断除。如果烦恼习气没有断除,勉强坐在那里睡觉,对身体决定有害,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所以,在修行场合千万不要好面子,自己做不到勉强去做,最后把身体毁坏了,这是愚痴。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改造命运从何改起?从自己的习气、过失做起。你既然晓得自己的过失,要把这些不能考取功名以及无子的过失都改正刷新。一定要积德,过去贡高我慢,常以自己的才智压抑别人,处处好强好胜,不能容人,现在将这些缺德改过来。「包荒」是拓开心量,包容一切。佛菩萨之所以伟大,就是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此,一定要拓开心量,拓开心量的人有福。「务要和爱」,一定要和气,有爱心。「务要惜精神」,不要喝酒、熬夜,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云谷禅师提出这几个重点,教导他认真修善积德,改正毛病。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前的已经过去,不要再去想它。「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人只要改过自新,就能够超越命数,命数拘他不住。佛家讲发愿,世人讲立志,都是同样的意思。佛教人发愿为众生服务,但是必须先要有服务的能力;换言之,你要有道德、学问、能力,才有条件为社会大众服务。因此,这个心一发就要修养品德,修习善法,断除烦恼习气,积功累德,成就学问、德行,才有能力如愿以偿。你想要帮助社会上苦难的众生,如果本身不具备这些条件,你发的愿是空愿,这是永远不能兑现的虚愿。如果发的愿虚假,这就是欺骗佛菩萨,欺骗众生,这个有罪,没有功德。 四弘誓愿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量无边,我们要发心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自己本身要有能力。发愿之后,就要积极断烦恼,学法门;断烦恼成就自己的德行,学法门成就自己的学问;然后成佛道,圆满自己的功德。这个愿就真实,不是虚假。如果愿力强大,超过业力,就是佛门讲的「乘愿再来」,你的命运自然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就是「义理再造之身」,你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