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血肉之身」,就是我们现前的身体,因业力变现故,这是业力之身。我们无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落在数里,用数术就能推断出一生吉凶祸福。若想超越命数,就要从心理上做一个改变,把从前不善的观念、行为都改正过来,一切与义理相应,这个身就称为「义理之身」。以佛法而言,若愿力大过业力,就称为愿力之身,亦名乘愿再来。血肉之身,充满自私自利;义理之身,大公无私,为一切众生之利益着想。在世间,身体是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服务造福的工具,与自己的业力完全脱离关系,这个身就称为义理之身,就称为乘愿再来。众生有福,这个身就会常住世间;众生没有福,这个身自然舍离。佛家讲「了生死,出三界」,就是这个意思。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这里引古书为证:天然灾害犹可避免,若是自己作孽,就无可挽回。自然灾害如何能避免?大乘经云:「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就是自然环境,这是随着人心而转变。若社会上人心淳朴、善良,其居住的环境,自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实在讲,不仅人为的灾害是人造作的,自然的灾害也是人造作的。以佛法言,一是共业,一是别业。大家共同造作的就变成自然灾害,个人造作的就变成吉凶祸福。社会大众共同造的业,我有办法避免,自己造孽就无法挽回,这是真理,亦是事实真相。 《诗经》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永言」就是常说,古圣先贤常说;「配命」,就是与上天的心相应,人心同天心。天是什么心?「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无私的爱心、公平的爱心、平等的爱心。如果我们能修养此心,将自己的心愿提升到大公无私,平等对待一切人事物,就是「永言配命」。当然福在其中,自然现前。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过去生中造作不善业,因此今生没有功名,也不会有儿子,这是「天作之孽」。过去生之造作可以挽回,如何挽回?「汝今扩充德性」,改过自新,「力行善事,多积阴德」,自己造的福,自己当然可以享受到。阴德是做好事不让人知道,阴德报得厚!若做一丝好事,即大肆宣扬,唯恐人不知,福立刻就报掉了。因此,真做好事,勿让人知。若做好事,又要广为宣传,不是真好事。这样的心态尚未离开名闻利养,不是真心在做,所做乃是假善、伪善。古时候,真正大德大能之人,韬光养晦,隐居深山,德愈积愈厚,到机缘成熟时,方能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其中含藏着很深的学问,我们要深思善学。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 前两句是加强了凡先生的信心。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就讲不通了;换言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起心动念,若是善念便增一分福,恶念便减一分福。因此,我们每天的言语造作,就会影响命运的增减。世间人的命运会被人算定,就是他增减的幅度不大,离开中线不太远,所以算得很准。如果增减的幅度很大,命运就算不准。前面说过,大善之人命运拘他不住,大恶之人命运也拘不住他,就是增减变化的幅度太大。因此,有大善,祸会变成福;有大恶,福会变成祸,道理在此地。
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这些古圣先贤的书籍,了凡先生平常念得很熟。虽然念得很熟,但是了解得不够深;换言之,无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他的命运丝毫不能更改。云谷禅师这一番话,把了凡先生点醒了,命运确实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变,因此要自求多福。 有人问我:「法师,你为什么要学佛?」我的答复很简单:「我学佛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从果报上说;从因上说,提升自己的德行。」积功累德是修因,因好果当然殊胜。业因果报到自己能觉察出来时,就常生欢喜心,没有烦恼、忧虑、牵挂,没有妄想、执着,一生生活在法喜之中,这种日子过得多快乐!多幸福!所以,方东美先生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