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凡四训》讲记 10 |
作者: 发表时间:2013-04-25 浏览次数:1233 次 |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我们凡夫无法做到无心(无念),因此如何将念头控制住,就要用方法。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用持咒的方法。有人听我这么讲,就有疑问:「我们是念准提咒,还是继续念阿弥陀佛?」我们学习要善用心,画符、参禅、念咒、念佛,方法、手段虽然不同,其目的与原理完全相同。所以,他念准提咒,我们念阿弥陀佛。 「无记无数」,这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是也要因人而异。中上根性的人可以不要记数,中下根性的人最好是记数,而且念珠的作用就是记数。一天固定记多少数,精进而不懈怠,这样能将妄念消除,这是初步功夫。如此用功,几年之后,妄念少了,心地逐渐清净,就不要记数了。因为记数还是分心,佛号一句接着一句,无记无数,念念在佛号上,妄念自然不生。 念佛的功夫贵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纯熟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念与不念合一,就入不二法门,功夫到家了。念佛、念咒都一样,功夫有很多层次。「记数」是最低的功夫,从记数提升到「无记无数」,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这是第三层境界。明白此理,自然得到「灵验」。灵验的原理是「诚则灵」,灵是感应;「诚则明」,明是智慧现前。 云谷禅师的教导,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是了凡先生自己修持的经历,他如何将大师这一番开示,完全落实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上,这是真实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我们从了凡先生的「号」也能看出他的为人,「学海」是他好学,喜欢读书,但是这个口气很大,我们能觉察出他的贡高我慢。他从接受云谷禅师教诲的这一天起,改号「了凡」,「了」是明了、了脱,「凡」是凡夫。他知道命运可以改造,「数」可以突破,他不愿意再作凡夫,一心想超越,所以改号「了凡」。 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了凡先生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算是认真用功,每天依照功过格做反省的功夫,于是觉得与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悠悠放任过日子,现在感觉自己战战兢兢,时时刻刻有警惕的念头,唯恐起恶念、说错话、做错事,得罪天地鬼神,有一点不同的气象。从前遇到有人憎恨、讨厌、毁谤,他不会轻易饶人,决定要报复。现在他不报复,心平了,心量慢慢拓开,能够「恬然容受」,包容别人,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 我们也要常常勘验自己,我今天有没有空过?如果功夫不得力,这一天就空过了。谚语说:「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一去不复回。无论世法、佛法,真正成功的人,都会珍惜光阴,天天求精进,一天都不空过。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了凡先生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三十六岁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孔先生算他应该考第三名,但是他却考了第一名,这是孔先生为他算的命第一次不应验,这也是修持功夫改变了他的命运。同一年秋天考中举人,他命里没有举人,这是改造命运非常明显的应验。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他自己反省,虽然断恶修善,但是做得不纯,还夹杂着私心,检讨自己的行为,过误还很多。这是说他知道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做,可是做得不够,没有尽心。 大凡改过自新,总是开始发心勇猛,时间久了就慢慢松散了,这是人的通病。了凡先生也是如此,第一年勇猛精进,以后也退步了。虽然退步,他还有警觉心,常常提醒自己努力,所以进步得很缓慢。初发心修学,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而且是每一个修行者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不要灰心害怕,在缓慢当中也要求进步;虽然进得不多,只要有进步就好。否则,不进则退。
|
【顶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