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 闻谤要若无其事。去年,有些人写长篇累牍的文章,刊登在报章杂志上,指着我的名字毁谤我、侮辱我,说我提倡《无量寿经》会集本是很大的罪过,误导念佛人。悟道法师把这些报纸传真给我,说要写文章来反驳。我告诉他:「随他去骂,一句话都不要说。」为什么?他骂累了就不骂了,与我不相干!文章随他写,他总有写累的一天。我们毫无反应,现在不就没事了。 要知道,两个人愈骂愈起劲。如果一个人骂,一个人不吭气,到最后他骂累了,自然就不骂了。旁观的人会说:「某人有修养,某人风度很差。」所以,哪个人高,哪个人低,不就很清楚了。由人批评,我们何必说一句话?何况骂人发脾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严重,三天都不能恢复。 你为什么要发脾气?他骂你,你很难过;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难过?他骂我「净空」,净空是假名,很多人都可以叫净空,我何必要接受?人家骂你,你就接受,是你傻、你愚痴!你听他骂像骂别人一样,与自己不相干,心平气和,冤就化解了,误会也化解了。 打架也是如此,两个人愈打愈起劲。如果一个人打,一个人不还手,那个打的人打几下就下不了台。这个方法对于喜欢打架的人很有效果。我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些朋友发脾气,他打我,我不还手,他把我推倒,我就倒在地上不起来。旁边人看到,他在那里很难看,下不了台。要打,打不下手;不打,好像也没有办法收回。所以,不要跟人争,要保持好的友谊,帮助别人,成就自己,这是做人的道理。一切谗言,愈辩愈黑,不辩驳自然化解。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这一桩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自己要提高警觉,万万不可被境界所转。发一次脾气,不论时间长短,即使是一分钟,我们的心理、生理上的伤害,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如果每天发一顿脾气,对你的健康损失太大了,这是非常不值得。 「闻谤」,别人对我们的毁谤,在所难免。我们与大众相处,实在没有方法能令一切大众对我们的言行都感到满意;不但我们做不到,就是释迦牟尼佛也做不到。世尊在世时,常常找麻烦、毁谤侮辱、甚至于陷害的有提婆达多,内部僧团有六群比丘,外面有六师外道,这都是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做的榜样。佛如何处理这些毁谤、陷害?不动心,用真诚、平等、慈悲来处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如果我们听到别人毁谤,还会发脾气,甚至于极力为自己辩护,这是自寻烦恼。因此,了凡先生在此地举了一个比喻,「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这是至理名言。因此,我们要是希望自己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满,就要记住,如何能在一生中不发脾气,这是修养功夫到家了。发脾气,对自己身心有害,对方也有害。如果我们能够忍受,能以不动心来处理,自他都得利益。自己得什么利益?定慧增长。定慧增长就是福德增长,定慧是因,福德是果。我们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心,不跟他结冤仇,所以自他两利。这是菩萨道,这是菩萨学处,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当然,初学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最初是极力的忍耐,若干年后就趋于自然。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我们日常生活,对人对事对物种种的过失、恶行,总得要想想道理,原因明白了,过失自然就消失。这是改过的第二个方法,比前面殊胜多了。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这是究竟改过的道理,从心上改。人的过失,说之不尽!过失不必等到造作,起心动念时,过失已经形成了。我们从早到晚起了多少个妄念,多少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这些过患都是唯心所造。所以,佛法的修行枢纽就是禅定。 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总而言之,都是修禅定。禅定是佛家修行共同的原则,只是修禅定的方法不相同。譬如,密宗用持咒的方法修禅定;净土宗是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禅定,有持名、观想、观像的方法;教下用读诵经典的方法,有用持戒的方法。方法很多,无一不是修禅定。如果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何谓「定」?心在一切境界里,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 「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起心动念就是过失,所以要在一切境界里,对人对事对物练习不起心,不动念。实在讲,在所有方法里,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容易。为什么?念头才动,立刻「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念头打下去,念佛的用意在此地。如果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全错了。念佛无非是用佛号把妄念打掉,也就是用一个念头取代一切妄念。念头不会不起,如果念头不起,你就是圣人了。凡人面对境界,哪有不起念的道理?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就是要把念头制止。不要管念头是善、是恶,立刻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让心里只有这一念,不容许第二念,这叫念佛,这叫功夫。久而久之,念头自然不起,功夫就得力。如果念头还会起,功夫就不得力。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因此我们采取持名念佛的办法,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清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