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凡四训》讲记 24 |
作者: 发表时间:2013-06-19 浏览次数:1070 次 |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纔动即觉。觉之即无。 我们学佛用功要抓纲领,从根本上起修就不难了。佛经浩如烟海,大藏经有三万多卷之多,如果这么多典籍都要去研究学习,那就是寻枝摘叶,不知到哪一年才能入门?所以,要从根本学。 我学佛五十年,讲经四十二年,总结佛法的精髓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用什么心?用「真诚心」,真则不假,诚则不虚;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没有高下;用「正觉心」,决定没有迷惑;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没有自私自利。这五种心就是大乘佛法讲的「大菩提心」。我们的生活行为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念佛,这是念自性佛。抓住这个纲领,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够契入境界,所有经典都能通达、学习。因此,世出世间法都要知道根本,抓住精要纲领就容易学习。 最上的从根本修是「治心」,效果是「当下清净」。「纔动即觉,觉之即无」,心才动,立刻觉察到;一觉察到,念头就息了。正是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觉得快,不要让恶念相续;恶念才起,第二念就是正念,这是最好的方法。
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 假如做不到从心而改,不得已而求其次,就是要「明理」;道理明白了,恶念邪思自然就离开了。如果其次的功夫也做不到,就只好在枝枝叶叶上下功夫。这三种改过的方法,就是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的人从根本下手,从起心动念处断一切恶;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只有「随事以禁之」。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上根之人虽然从起心动念处改起,但是也决定不能疏忽事相,不能认为我的心很清净,戒条可以不必遵守,这是错误的。错在哪里?有真功夫的人,一定慈悲;慈悲是做出榜样,这是自利利他。引申而言,世尊所制定的戒,包括国家的法律,我们都要遵守。《梵网经》讲菩萨「不谤国主」,国主就是国家领导人。《璎珞菩萨戒经》讲「不漏国税」,自古以来,不论中国、外国,国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不能偷税,这些都是属于持戒。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是有形的,无形的,如道德观念、风俗习惯都要遵守。现在由于交通便捷,信息发达,常常有机会到国外去旅游。到国外,他们的法律、风俗习惯跟中国不一样,我们要入境随俗,要遵守。因此,戒律的含义,广大无边。 「执下而昧上」。如果执着法令规章,而不明理,又不懂得从心改过,这样改法就很笨拙。但能这样遵守也是好办法,纵不能避免过失,亦能减少过失。
|
【顶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