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上说,「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些教诲茂森记得非常牢靠,他记的。在一九八四年的春天,那时候茂森才十一岁,在我们家庭传统的春节团聚会上,照例说来我们兄弟姐妹每一家人都带自己家中的孩子,到父母这里来给父母拜年,给父母磕头,然后献上红包和礼品,最后孩子们都要表演一段节目,有的献词,有的献文。茂森当时就献一段短文,他的短文写的就是「怎样孝敬父母」: 锺博士:怎样孝敬父母,《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敬,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全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敬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 赵女士:这就是茂森,当时他十一岁,在我们家族的春节聚会上的一个发言。在我们家庭的文化箱中都保留着这些资料。后来事隔十年以后,在一九九四年,茂森二十一岁了,他那时正在中山大学读书,在那一年我生日的时候茂森给我一个特大的贺卡,那个贺卡就好像现在的一个大画报的封面,他上面写着:献给我亲爱的妈妈,小牛茂森。同时接到孩子给我人民币三千元的红包,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孩子对我的供养。他贺卡里面的贺词写得很长,我节录一些与大家分享。 锺博士:亲爱的妈妈,在我眼里,您是母亲,也是菩萨!从小到大,您教我风度礼仪,人情练达,办事思惟,人生规划。您赐给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拥有应付命运风浪的勇气和能力,立志远渡重洋,求学深造。啊!亲爱的妈妈,您是位育我、教我的母亲!您的恩赐,不仅使我一生受福,还使我百生千生受福。这样似海的恩情,千生难以图报!我要在世间取得大成就,以此来供养我最敬爱的妈妈。儿茂森叩呈。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 赵女士:茂森当时是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他利用业余的时间为美国一家着名公司在广州的分公司,就是宝洁公司(P&G公司)打工,当时茂森带领一支中山大学的自行车广告队,为这间公司派送洗发和护发的试用包,当时是全广州市挨家挨户的派送。当时在那个时代国家有规定,如果大学生毕业以后直接自费到国外留学,而不能马上为国内服务的话,大学本科四年毕业以后要向学校里面缴回一万元的教育培养费,要退这一万元的培养费。茂森就是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所以他就利用打工的时间就赚回这一万元,缴给了学校,然后顺利的出国留学。 什么是孝?善事父母是孝,再说得清楚一些,孝就是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的通称。《孝经》是儒家的经典着作,在「开宗明义第一章」孔老夫子就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和教育的源头。 锺博士:《孝经》并不算长,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个字,可是它在儒家十三经里面地位非常重要。儒家的十三经是指什么?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因为历代的帝王都纷纷为《孝经》作过注解,比如说有魏文帝、晋文帝、晋孝帝、梁武帝、梁简文帝、唐玄宗,以及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皇帝等等。据说《后汉书》里面记载,汉朝当时天下都在读诵《孝经》。我们会问为什么皇帝都对《孝经》这么重视?这是因为提倡孝道就能够使人民心地淳厚,就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社会,《孝经》里回答的就是这些问题。孔子所说的,圣明的君王是以孝来治理天下,如果说儒家是以仁为核心,仁就是以孝为根本。 《孝经》可以说概括了人生所有的这些行为,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个人的行为要落实到孝道,首先对自己的身体、毛发、皮肤都要爱护,因为这些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这是让我们懂得自爱自重,这是孝的开始。然后把孝心逐渐扩大,乃至效忠于国家,服务于人民。如果能够进一步修身行道,建功立业,而实现圣人的主张,不但使我们自己扬名于后世,而且也能为父母增光,这就是孝德的最终目标。所以说孝开始于奉事双亲,中间经过奉事国君,也就是服务国家和人民,最后达到立德、立功、立言,建立千秋的功业。 孝的层次是不断的提升,可以分为小孝、大孝和至孝。能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小孝;把孝敬父母的心扩展至孝敬天下的父母,这就是大孝,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能立志成为圣贤,而做到普利天下的众生,使千秋万代都能够获益无穷,这就是至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