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博士:记得我当时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还真有点艰苦,冬天为了省钱都不肯去买棉被,把家里带来的毛毯就盖着拿来过冬。冬天实在冷的时候,我们都不肯开暖气,然后把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身上,甚至把书本都压上来。很多时候我们去买菜,买的都是胡萝卜加卷心菜。另外我到美国的时候没有炊具,有一位同学他读书毕业了,剩下一个高压锅,准备扔掉的,我一看还能用,于是我就把它捡回来用。那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锅盖上面的垫都没有了,我就拿这个锅来炒菜、煮饭、煮汤,都用它,用了四年。但是我觉得年轻人身上少一点的饱暖和安乐,心里就会多一分的报恩和进取。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确实如此。 赵女士:每当茂森生日的时候,他总是在给我磕头以后就读一遍《父母恩重难报经》,每当读到下面的句子的时候,他总是含着眼泪。 锺博士:父母恩重难报经。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月满生时,受诸痛苦,须臾产出,恐已无常,如杀猪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儿身。咽苦吐甘,抱持养育,洗濯不净,不惮劬劳,忍寒忍热,不辞辛苦,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婴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导礼义,婚嫁营谋,备求资业,如斯养育,愿早成人。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于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欲得报恩,为于父母书写此经,为于父母读诵此经,为于父母忏悔罪愆,为于父母供养三宝,为于父母受持斋戒,为于父母布施修福。 这里讲的书写此经、读诵此经,意思是让我们能够广泛的去宣讲弘扬孝道。因为古人的印刷术并不发达,所以要流经典必须要书写抄送,也没有影碟,所以要为人家读诵此经。今天我们希望要弘扬孝道,不仅要宣讲,更要以身作则,自己要落实做孝亲尊师的好榜样,能够立身行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是大孝,这才能真正的报恩。 在佛经《大正藏》里面有一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有一段类似的话,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可见得父母恩重难报,这是佛说的。古人对此都是深信不疑,而力行不倦。中国的《二十四孝》经典故事流传至今,感人肺腑,可是我们现在年轻人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往往忽视了人类文化的根本—孝道。 赵女士:孝是人之根,譬如树有根,没有根怎么长枝叶花果?儒释道三家的经典,儒家讲「孝为第一善」,佛家讲「孝为第一福」,道家讲「孝为第一事」。儒家讲的孝为第一善,我们听的比较多;佛家讲孝为第一福,这个语是出自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在《观无量寿佛经》里佛讲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还有二者、三者,修三福。第一福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孝养父母,所以我们说佛家是视孝为第一福,你孝才有福报。道家讲孝为第一事,我们刚才讲到《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里就已经提过了。行孝是要靠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经典的教化的力量,但是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以身作则才是最具有权威的教化,能令孩子不令而从,给孩子做出榜样。 锺博士:在我们青年学习孝道的座谈会上,我们往往都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到现在为止,您曾经做了哪些事让您的父母最开心,让您的父母常常回味?比如说,我想起我的姥姥,这是我母亲的妈妈,常常对我说起这么一件事,说当我的母亲出来工作挣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就把钱拿回来给家里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每人都买一件衣服,这件事情让姥姥非常的高兴,到今天还津津乐道。还有令我的外公和姥姥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母亲对她的哥哥、姐姐无私的帮助。我的母亲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是最小,但是母亲总是热情的为他们来服务,帮助自己的哥哥、姐姐以及他们的孩子解决很多像工作调动,找房子,孩子的转学、入学等等生活问题。《弟子规》上说「兄弟睦,孝在中」,所以当姥姥看到兄弟姐妹之间手足团结,非常的开心。 还有一件令姥姥更为欣慰的事,那是在外公和姥姥最困难的日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外公在大学里教书,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受到了冲击,被冻结了工资,到广东北部的山区去劳动和接受审查。我的姥姥年纪大了,就没有能力去看望外公,我的舅父、姨妈当时都是在外地工作,所以是我的母亲代表姥姥提着很多东西到粤北山区去看望自己的父亲。而且母亲还积极设法的为外公去落实政策,最后终于到了北京面见教育部长,陈述理由,递交报告,使外公的问题得到了平反,解放了,得以重返高校来教书。所以在那一段政治压力很大,而经济生活又很困难的日子里,母亲始终都跟我的姥姥在一起,照顾她,安慰她。所以姥姥一直到后来跟我谈起这个事情,都深情的对我说,你的妈妈是跟我共过患难的 《文昌帝君元旦劝孝文》中说,「事富贵之父母易,事贫贱之父母难;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之父母难;事具庆之父母易,事寡独之父母难」。就是说如果是富贵、健康的父母,奉事起来比较容易,可是如果是贫贱的父母、衰老的父母,甚至是寡独的父母,还能够尽心事奉他们,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我外公去世以后,姥姥在家里寡居,母亲常常陪伴在老人身边,不仅在生活上和经济上照顾姥姥,而且最后到送终,在精神上来安慰姥姥,让姥姥开心、愉快。 我母亲后来把佛教引入家庭,让八十岁的老人能够心存信仰,她的意态也显得安和。母亲常常亲自给姥姥讲解生命的痛苦以及解脱的方法,介绍生命的最终的归趣,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姥姥八十四岁最后的日子里,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母亲也一直守候在她的身旁,给予她临终的关怀、开导和安慰,使姥姥能够怀着安和的心态和最美的笑容离开人世。我们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母亲带着我做各种的善事,也回向姥姥在天之灵。后来母亲为了纪念姥姥,特别编写了一本《如何念佛为老人送终》这本书,在广州市各地来流通。从知道的和不认识的这教友们那里得知,这本书曾经被一版、二版、三版,多次的翻印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