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母慈子孝》 27 |
作者: 发表时间:1014-01-02 浏览次数:928 次 |
赵女士:这是茂森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所发的孝养父母的九条大愿。我们接触佛教以后,这个是深刻了,原来没有学佛以前,对孝的认识和理解基本停留在儒家的认识的层次上。可是学佛以后,这个就深刻了,深刻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看茂森他在第六条孝愿里说,「我从今日至未来际,常以种种大乘佛法,开解父母,令其欢喜,生起正念,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就是对父母的法供养,帮助父母提高灵性,破迷开悟,认识自心。这个超出了我们原来所理解的孝道。 第二条我们可以看到,茂森在第七条的孝愿里说,「我从今日至未来际,护持父母修学佛道,护持父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立愿,这条孝愿,是帮助父母了脱生死,出离轮回,是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最后成佛,往生最后是成佛,这就更超出了儒家所说的孝的范围。下面我们再看第三个,茂森在第九条孝愿里所说的,「我从今日至未来际,为于父母,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速成无上正等正觉,圆满孝道。再以神通道力,分身无量世界,于往昔世中所有一切父母,以方便智,供养教化,开示正道,摄其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什么?是自己修行成道,成佛,再帮助父母,帮助前生,帮助以往的无数的父母,帮助这些父母也成佛道。 所以这个孝的认识已经突破了平面,已经是多维次的,已经是立体的,这就超出了儒家所说孝的范围。是把孝心和爱心广大深化而遍虚空法界,而且能够贯古今三世了,已经超出了一家一国和一个世界。当然这仅仅是二十四岁的一个青年美好的大愿,现在才开始努力去这样起步修行,所以有待在座的各位朋友、一切仁者和老师们来鞭策指导和护持。 第二个就是我们刚才讲到他有四方面的,我发现孩子学佛以后有四方面的进步,第二方面就是孩子他学佛以后,他仁爱之心显发了,很欢喜助人为乐。表现在什么?很喜欢捐印善书,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能够支持当时是中国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捐助那里孩子学习。另外就是捐款救济地震和海啸等地区,当时他在澳洲就是捐款给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地区的灾民。另外就是捐印净宗学院所提倡的一些善书。还有就是在他自己的母校,原来广州市的中山大学,设立了一个孝悌奖学金,支持大学里一些贫困的学生,对缴学费方面有困难的,支持这些学生。这是喜欢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大众。所以茂森也是把自己当时在大学里的一些收入工资都做这些布施,帮助大家。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他学习接受佛教以来,他禅定力和忍耐力提高了。茂森在美国大学里,他虽然有奖学金,但是要求每一周要为教授工作二十个小时,为他的导师工作二十个小时。他的导师是一位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他治学很严厉,要求学生也很严格,他给茂森一份工作,要求你二十个小时完成,可是茂森做起来要四十个小时才能完成。可是茂森他是很有承受能力的,他一点都没有怨言,就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后来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三十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再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二十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又过一段时间,十小时就可以完成教授的工作。当时净空老法师讲《金刚经》,其中有一盒卡带叫做「布施忍辱」,当时还是卡带,他这盒带子他听了八十次。而且后来把这盒带子由国语,老法师的国语,翻译成广州话,他给他的爷爷奶奶听。所以年轻人只要能够忍耐就能成功。 第四个,我觉得孩子接受了佛教以后,接受圣哲的教育以后,他的灵性和智慧都增长,能够辨别香花和毒草。在国外留学期间,虽然是五颜六色的世界,但能够把握自己,所以能够很顺利的完成学业,没有学坏,没有堕落,也没有放逸。他以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硕士和博士的功课,就提早毕业,提早完成拿到金融博士的学位。茂森的导师是一位着名的经济学家,这位教授平常是从来不表扬茂森的,他严格要求,脸上很少有笑容。但是是一位治学态度非常严谨的、也是非常可敬的教授。但是他在他毕业求职的推荐信上,他充分的、热情的肯定了茂森,他说茂森是他二十五年教学生涯中最优秀的学生,他是这样给他肯定的。所以他的这个评价,对茂森毕业以后的工作,非常顺利得到几间大学聘请,最后到德州大学任教,工作就很顺利。还有在毕业的时候,当时美国有一家大杂志叫做「谁是优秀者」,正在展开全美大学生的评比活动,就评出谁是优秀者。茂森由于他学校的监定,所以他获得了当年的最优秀的大学生。这也是在美国没有想到的一次参加评比活动的一个成绩和纪录。 另外就是我们说一个人灵性的提高,是指对宇宙人生认识,对生活、对生命的认识程度的提高。茂森在净空老法师的指导下,他对三世因果的认识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概念。所以他后来不断的搜集现代的医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人的前生今世和转世轮回的科学证据,他搜集了很多。而且还与从事这些研究的这些国外的博士和教授们通话,来探讨。最后他自己写出了一些资料,他在全世界各地用中英文来演讲,关于生命轮回的科研成果介绍,还有就是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他另个题目就是生命轮回的科学探讨。他的这些报告在世界各地做了起码有五十次以上的演讲,受到热烈的欢迎。所以我们觉得真的是「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近,过日少」。 |
【顶部】 |
|
|
|